来源:交银施罗德 作者:吴文哲 时间:2013-10-28 |
9月27日,国务院公布了上海自由贸易区18条实施细则,29日自贸区挂牌。市场普遍认为自贸区第一批落地的政策,不达预期。且不论这次达不达预期,我们仅谈一下我们理解的自贸区的初衷,也许能为我们预计未来自贸区进一步的政策,做个基础。
成立自贸区的考虑可能主要来自两点:
1)内部需求:是国内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需要。在朱总理1997年后在封闭环境下推行自下而上的金融改革、温总理2012年推动封闭环境下自上而下的金改相继失败后,国家在开放环境中自上而下推动金改的第三次尝试。
2)外部需求: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多哈回合谈判破裂,美在亚太地区积极推进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而我国推进的东盟10+6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遇阻,加入TPP成为我国维持加入WTO以来取得全球贸易份额的被迫选择。上海自贸区是参照TPP标准设定的实验区域,将为我国全面加入TPP积累宝贵经验。
国内需求的分析很多了,这里不做展开,我们在此着重介绍下何为TPP、为何要加入TPP。
2005年5月28日,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4国发起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彼此承诺在货物、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及投资等领域相互给予优惠,核心的内容是成员国90%的货物关税立刻免除,2020年前所有关税免除。协议欢迎所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或其他国家参与,协议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自由贸易区。
2008年美国宣布加入TPP,并在此后主导了协议的制定。截至目前,TPP共有美国、智利、秘鲁、越南、新加坡、新西兰、文莱、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11个成员国。2011年日本宣布参加TPP多边会谈,今年3月15日安倍晋三正式宣布日本加入TPP谈判,韩国也正在准备参与TPP的谈判。届时,TPP将涵盖全球40%的GDP和30%多的贸易总量,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实质贸易协议。
TPP的特点:1)不同于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模式,该协议将涵盖所有的产品和服务,且规则透明;2)更加关注工人及环境保护,后者可能取代京都议定书;3)目前的TPP协议维护美国的利益,并推行美国的价值观。
2009年东盟10国启动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RCEP,并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参加,形成10+6的自由贸易区域。如成功,可能覆盖全球30%的GDP的自贸区。其后,RCEP成为我国主导的亚太自由贸易协议。但由于南海争议和钓鱼岛争端,RCEP并未取得任何实质进展,而TPP已进行了6轮实质性的会谈。
TPP已经成为美国推进亚太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手段,并可能形成全球经济、贸易、金融、环境的新规则。而中国尚未加入TPP,一是中国过去希望推行自己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二是美国通过TPP的规则制定,增加了中国加入TPP的难度。但如果再不加入TPP,我国加入WTO所获取的全球贸易份额很可能被蚕食,所以本届政府已经将加入TPP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为加入TPP,我国除了在贸易关税上的让步外,必须做出减少对汇率的干预、减少利率双轨制、减少操纵招标程序、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等诸多方面的努力。而上海自贸区就是这一系列尝试的实验区。自贸区的改革涉及深水区,推进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从TPP最终要求的角度考虑,未来自贸区需要出台、落实的政策,任重而道远。
交银施罗德高级研究员 吴文哲
|
![]() 扫描二维码关注交银施罗德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