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银施罗德 作者:饶超 时间:2013-07-15 |
大千世界瞬息万变,而唯一不变的可能就是变化本身了。作为投资者,坚持投资理念的同时,还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市场上出现的变化。
美国市场上涨的动力更多来自于基本面的持续恢复而非货币政策刺激
对美国标普指数和美元指数的变化进行观察,不难发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至2012年底,标普指数和美元存在较为明显的负相关性,即股指的下跌会伴随美元的升值,股指的上涨会伴随美元的贬值。这种负相关性内在的逻辑联系就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当QE推出时,美元虽然走弱,但市场的信心得到提振,美国股指上扬,同时新注入的资金溢出到新兴市场,新兴市场的股指也会受益跟随上涨。
而进入2013年,美元指数和标普指数却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即标普指数和美元指数同步走强。这种相关性的变化反映了美国经济逐步走上持续恢复的轨道,增量的量化宽松政策已不是必需,QE的退出预期也逐步加强,美元随之走强,资金流出新兴市场,包括香港在内的新兴市场股今年以来大幅跑输美国市场。
在未来的投资环境里,随着美国经济走强,在考虑美国需求对新兴市场出口正向拉动的同时,更需要考虑美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所造成的流动性冲击的负面影响,新兴市场股指跑输发达市场股指的格局可能还会延续。
国内市场政策刺激的能力和意愿使结构调整更加紧迫并赋挑战
六月份的“钱荒”再次打破了市场对政策刺激的幻想,无论是政府还是央行的态度均表明了调结构的决心。而随着美国就业数据持续改善,货币政策退出预期增强,热钱流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货币政策刺激的能力。从流动性的边际效应看,主动和被动都出现了收缩。而环境生态问题也成为一个制约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使得本来紧迫的结构调整显得更具挑战,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速,进行经济的转型和结构的调整,成为必然的选择。
今年A股市场上,前几年善于做周期股波段和精于板块轮动的部分投资者都感觉非常沮丧,不是被套就是市场的风格迟迟没有轮动到布局的板块上。笔者认为,宏观上对经济周期的预测、策略上对行业的选择、以及板块的轮动都以新的领导层调控政策思路变化这一大前提出发做相应调整和修正,而不是僵化地一味追求均值回归或盲从趋势。
科技的发展加速了行业的整合和跨界竞争
科技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在不断改善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诸多行业格局。就像Iphone的出现不仅重塑了手机行业的竞争格局,也给音乐发布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而现在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对传统的零售,广告,电信和金融等行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行业的跨界竞争,对投资者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投资者需要对新的商业业态和盈利模式应保持高度关注,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发现新的投资机会,而且能帮助投资者去规避传统行业的竞争风险。
美国的能源走向独立意义深远
由于美国能源技术和装备的不断革新,美国的原油产量已经逐步接近沙特,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17年将超越沙特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到2035年美国将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同时美国页岩气产量近年来爆发增长,不仅不用依赖进口天然气,而且有望在基础设施健全后以LNG的形式对外出口天然气。此外电动汽车的技术不断创新,Tesla的闪亮登场也让替代能源在车用市场的普及看到了希望。自10年后,美国的WTI原油价格就一直低于布伦特价格,天然气价格和煤炭价格要显著低于其他市场,不管从资源禀赋还是能源技术创新上均显示出较强的竞争优势,有助于提升美国制造业的相对竞争力和影响能源相关产业链的全球布局,值得持续关注。
|
![]() 扫描二维码关注交银施罗德微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