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银施罗德 作者:李博 时间:2012-10-30 |
十八大在即,市场总是对未来充满遐想,下一届政府发展经济的思路究竟是什么?在众多猜想中,有一个思路决不能忽视,那就是李克强总理在过去两年中多次提及的城镇化战略。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指标。2011年,我国城市化率51.3%,距欧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城市化率较低制约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李克强多次指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首先,城镇化能有效扩大城市消费群体,拉动居民消费。其次,城镇化能带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房地产等投资需求。此外,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动荡的背景下,推进城镇化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势在必行,笔者将对城镇化中的关键词作简要分析,并展望可能存在的投资机会。
第一个关键词,区域协调。就笔者理解而言,区域协调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我国各地区发展进程差异加大,东部地区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从城市化率上看,2011年东部地区整体接近60%,而中西部地区仅40%左右,因此中西部的空间更大。从产业转移的角度来看,随着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的高企,部分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会由东部转入中西部,并带动当地的就业和人口流入,拉动相关的消费(如大众消费品)和投资需求(如基建、房地产)。
其次,区域协调还包含着城市之间的协调,即所谓的城市群。我国未来的城镇化并不是大城市越来越大,而是要把中小城市发展起来,与大城市优势互补,形成区域增长极,如同东部的长三角、珠三角。目前的成渝、武汉城市圈,都是以城市群的思路在打造,相关产业的发展值得期待。最容易联想到的产业就是交通网络的建设,如城际高铁、城市轨道交通投资所带动的相关需求,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所带来的消费需求,都是未来可以关注的方向。
第二个关键词,城乡统筹。既然是城乡统筹,就可以分城、乡两个方面来理解。对于城镇来讲,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流入的农村人口真正变成有户籍的城镇人口,要使人“安居乐业”。要做到“安居乐业”,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适当放开户籍政策,要让流入人口有归属感;其次要提供充足的就业和发展机会;最后要完善基本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医疗保障。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无疑是受益的行业,并且越落后的地区发展潜力越大。前面已经提及,我国的城镇化要发展的是中小城市,因此三、四线城市甚至五线城市可能是人口净流入的最大受益区域,值得重点关注。当然,为确保未来城镇化战略能够顺利实施,当前就不能让居住的成本过快上升导致城镇化的门槛高企,对房价的控制是必要的,同时也要加大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建设,确保低收入者和新进入者住有所居。
对于农村来讲,人口净流出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生产问题,或者说是粮食安全问题,因此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是关键。一个必要的途径是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土地使用的集约化,那么土地流转改革必定会推行。在这个前提下,农业将有较大的发展机会,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所带来的投资机会是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总而言之,我国城镇化进程远未结束,其潜在的投资机会仍需要挖掘,投资者只要耐心寻找,可能将有所斩获。
交银施罗德行业研究员 李博
点击下载:《交银施罗德每周视点 121029》.pdf (PDF文件,请使用Adobe Reader阅读器打开)
点击下载:《交银施罗德每周视点 121029》.doc (Word文件)
|
![]() 扫描二维码关注交银施罗德微信
![]() |